slot deposit pulsa slot mahjong slot gacor slot gacor slot gacor resmi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terpercaya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李彦宏的24门客:离开百度,野蛮生长
17611538698
webmaster@21cto.com

李彦宏的24门客:离开百度,野蛮生长

资讯 0 3197 2017-06-25 12:01:40

21CTO社区导读
 
“ 人工智能这个大风口,不去掺和一把,都不好意思叫自己专家。 ”
 
从2013年开始,人工智能发展强劲,导致人工智能的人才呈现井喷的形势。这些人才的源头大概来自中科院、清华北大系、微软系以及百度系。这三家虽是不同的风格,前面是学院派,后面是实践派。就国内来说,都是较早进入AI领域的技术团队。
 
本文介绍在AI江湖中百度中离职的人才专家的去向和发展,我们一起了解人工智能的灿烂星海中他们的传说。


  
timg.jpeg


     电影《异形:契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情节,相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沃尔特和大卫,对人类却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前者是拥护、服从,后者则是背叛和憎恨。
 
     目前的人工智能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用户画像四个方面的能力。
 
  在BAT的大佬中间,马云与李彦宏在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某种角度上观点有一致之处。马云认为,机器永远不会获得人类那样的智慧和经验,“人类会赢”。但如果再往深挖,马云的观点是AI与人“对抗”,而李彦宏则是AI与人“同行”,或者AI被人“控制”。阿里巴巴已经在淘宝等平台使用了推荐算法以及VR等技术提高电商购买体验和转化率。而马化腾认为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不可分割的。云能够提供海量大数据和计算能力。通过云去达成应用层面的产品创新与行业应用,如微信和QQ中的图片与消息处理、广告处理。行业方面与医院的合作案例,人工智能识别患者的CT图像鉴别肺癌等。
 
  可以看出,三家中百度依旧定位在AI和技术为先战略,而另外两家则以产品和运营为主,在产品中加入AI,做为用户体验提升的技术。
  
  从2016年开始,百度CEO李彦宏在全年的19次演讲中,谈及“人工智能”的次数高达500+,在业绩压力和市场趋势双重影响下,可以看到他发展人工智能的决心。
 
  与此同时,他邀请了大量的AI人才进入百度。原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加入百度;投资过Face++、思必驰等60余个人工智能领域刘维作为副总裁正式加盟百度;任百度风险投资公司CEO;涂鸦科技的吕骋携团队正式加盟百度,并出任百度智能家居硬件总经理。
 
     除了大量聘用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李彦宏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资也都是大手笔。百度对历年顶级人工智能学术会议的赞助最多的中国企业,每次都豪掷千金;在研发投入上仅过去两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就高达200亿元,百度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例绝对是第一。并且绝大多数都已经投入到人工智能上了。
 
     为此,本文特别梳理了自从百度离职的二十余位人工智能大牛们的经历,他们在百度中担任职位从E-Staff(百度核心决策层)核心成员、高级副总裁、事业部总负责人一路到各种主任架构师、高级研究员。
 
  本文里提到的人分别来自百度研究院、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简称百度美研)、以及百度其他业务部门体系,其中百度研究院与百度美研是不同的部门,容易混淆。
 
商用>技术 VS 鸿鹄之志

      2017年3月,随着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离去,曾经兴盛一时的百度研究院正式宣告被收编完成,成为陆奇手下五大业务体系中AI技术平台体系(AIG)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院院长林元庆向负责人王海峰汇报。

     紧接着,曾经辅助李彦宏创办深度学习研究院的高级副总裁王劲离职,同样脱胎于百度研究院的L4自动驾驶事业部被收编,成为COO陆奇手下五大业务体系中智能驾驶事业群租(IDG)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陆奇直接负责。
至此,从2013年初李彦宏创办百度研究院以来,五年间百度曾经聚集了一大批AI技术大牛——王劲、余凯、吴恩达、张潼、倪凯、楼天成、顾嘉唯等等——如今他们如今陆续离职出走,不少人选择去到了腾讯、乐视、今日头条等大公司进行下一阶段的AI投入,但绝大部分还是选择了下海创业。

     而这也直接成就了国内外一批以自动驾驶技术为首的AI初创企业的崛起,涉及自动驾驶、机器视觉、语音、医疗、机器人等等,涉及超过20家创企,数亿美元融资,总估值更是不可估量,也让百度成为了继微软亚洲研究院后又一人工智能黄埔军校。
/uploads/fox/25115101_0.jpeg
     为此,本文特地梳理了自从百度离职的二十余位人工智能大牛们的经历,他们在百度中担任职位从E-Staff(百度核心决策层)核心成员、高级副总裁、事业部总负责人一路到各种主任架构师、高级研究员。
注意,文章里提到的人分别来自百度研究院、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百度美研)、以及百度其他业务部门体系,其中百度研究院与百度美研是不同部门,容易混淆。
 
一、走,自动驾驶,下海搞起
 
无论是一度位极人臣的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高级副总裁王劲、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还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天才少年楼天成与他的“老师”彭军(James Peng)等等,在这一批从百度离职创业的AI大牛中,自动驾驶是其中占比最大的一个领域。

1)元老级出走者与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王劲、韩旭——景驰
/uploads/fox/25115101_1.jpeg
(前自动驾驶事业部高级副总裁王劲)
王劲,是本文提到的所有人物中,职位最高、资历最老、经验最丰,同时也有可能是在自动驾驶领域野心最大的一个。
王劲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分别取得计算机学士及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并在佛罗里达大学获得了第二个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自1991年起,王劲在美国硅谷的多家公司担任管理和技术职务,包括甲骨文、Informix和E-Loan等。2000年,王劲回到中国,历任阿里巴巴资深技术总监、 EBay中国CTO, EBay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2010年4月,前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王劲宣布加盟百度,成为谷歌离开中国内地后内部技术高管被同行成功挖角的第一人。

王劲不仅辅助创办了深度学习实验室,而且在2015年12月,由其创建领导的、脱胎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L4自动驾驶团队”被升级为“自动驾驶事业部”,成为直接向李彦宏汇报的五大业务支线之一。

他后来还曾带领着团队先在北京的五环上路试与宝马合作开发的全自动无人车、之后又与福特共同投资激光雷达制造商Velodyne、还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组织了无人车的真人试乘,算是给百度的无人车项目露了不少脸。
从2010年到2017年初,在百度的几番跌宕起伏、大型业务结构调整中,王劲都一直坚挺在管理高层。然而,百度在经历了2016年的几番波折后,元气大伤。李彦宏亲自出马请来二把手陆奇出山,力求挽于危急存亡之秋。

2017年1月,COO陆奇空降上任,不仅大刀阔斧地收编百度研究院、破格提拔度秘团队,还将L4自动驾驶事业部、L3智能汽车事业部、Car Life etc.车联网业务合并组成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由陆奇亲自挂帅,兼任总经理。
而此时王劲宣布不再负责自动驾驶事业部,“将内部休养一段时间”。

事实证明,这段“休养”的时间并不长。3月27日,王劲宣布将成立新的自动驾驶公司——景驰,已经获得3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其测试车的谍照来看,其目标也将是融合多传感器方案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

有意思的是,景驰的公司地址也在桑尼维尔,与百度美国研发中心仅仅两个街区之隔。而今年6月初,百度自动驾驶项目首席科学家韩旭跳槽到景驰出任CTO——韩旭上班的地方仅仅挪了不到一公里。领英上的信息显示,韩旭其实在4月就从百度美研中心加入了景驰,与老相识王劲重聚首。

/uploads/fox/25115101_2.jpeg
(百度自动驾驶项目首席科学家韩旭)
韩旭学界背景深厚,曾是密苏里大学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实验室主任,2014年加入百度美国研究院,任百度自动驾驶项目首席科学家。另外他还是一个通才,不仅做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研究,也懂语音识别。但他最为人熟知的成绩还是2013年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带领百度团队获得第二名。

同时就在几天前,成立还不满三个月的景驰刚刚获得了加州车管局的自动驾驶测试许可,申请这份许可不仅需要先交纳500万美元押金,同时还得达到DMV对自动驾驶的技术要求。

2)李彦宏的副手与深度学习实验室主架构师:余凯、黄畅——地平线机器人
/uploads/fox/25115101_3.jpeg
(前百度研究院创始人、副院长余凯)
如果说王劲是本文提到的所有人物中百度资历最老的一位,那么接下来介绍的余凯则是与百度研究院渊源最深的一位。

余凯在慕尼黑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在微软、西门子工作,在加盟百度前在美国NEC研究院担任部门主管,领导团队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文本挖掘等方面的产品技术研发。2012年4月,余凯加入百度,领导当时新成立的百度多媒体部,主要负责百度语音、图像等技术的研发。

2013年1月19日,李彦宏在百度2012年年会上提出,2013年百度将建立初期专注于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的研究院,并命名为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简称IDL)。随后,余凯协助李彦宏创建的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后来逐步扩充成几个细分研究院体系的百度研究院),李彦宏亲自挂帅院长,余凯任副院长。此后,余凯的工作重心就一直围绕着百度研究院进行展开。

此后,百度研究院陆续增添了大数据实验室(BDL)与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完善了架构体系。在2013-2014年间,余凯、李彦宏等人为了百度研究院四处网罗人才,并且在2014年设立了“少帅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30岁以下的优秀人才甄选和培养,年薪百万起步且上不封顶。

/uploads/fox/25115101_4.jpeg
(从左到右依次为吴恩达、郑子斌、李彦宏、王劲与刘辉)

余凯、王劲、李彦宏的招揽之下,张潼、倪凯、顾嘉唯等“少帅”与技术大牛们开始陆续加入百度。彼时张潼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加入百度前曾任雅虎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倪凯主导百度无人驾驶和无人飞机项目,加入百度前曾为微软机器人项目组成员。顾嘉唯则是“少帅计划”的代表人物,在百度任主任研发架构师/首席设计师,加入百度前在微软研究院长期从事人机交互研究……

随着人才的不断涌入,百度研究院的实力日渐加强,风头也日益兴盛。2014年5月,在余凯的推荐之下,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前谷歌的深度学习团队领导人、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Andrew Ng)作为首席科学家加盟百度,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

——是的,这些人最后都离开了。

宣布吴恩达就任的那一刻,几乎可以说得上是百度研究院最鼎盛的时日了。

然而,2015年5月,就在吴恩达上任一年后,余凯宣布离职创业,并且带走了深度学习实验室主架构师黄畅,成立了地平线机器人。

将地平线机器人公司完全划分到自动驾驶方面可能不太全面,目前地平线主要有三大发展方向:智能驾驶、智能家居、公共安全,正式员工总数约180人。

自2015年7月成立以来,地平线已经陆续在2015年9月、2016年4月、以及2016年7月获得过几轮融资,数目均未对外公开。在此前智东西的采访中,创始人余凯将去年7月份的融资定义为Closed A轮。
余凯曾表示,“(地平线在)汽车这块的进展比较顺利”,除了跟德国博世一直在合作以外,还曾联合英特尔推出过单目ADAS系统,并计划在未来推出BPU的第二代伯努利架构和第三代贝叶斯架构,从而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功能。

3)天才少年与百度美研第一人:楼天成、彭军——Pony.ai
/uploads/fox/25115101_5.jpeg
(前百度美研自动驾驶项目研究员楼天成;前百度美研自动驾驶项目首席架构师彭军)

楼天成其人,非常传奇。1986年出生的他因其碾压性的编程实力而被编程界称为“楼教主”。2004年保送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8年进入全球唯一华人图灵奖(计算机诺贝尔奖)得主姚期智院士领导的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中心攻读博士,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少年。曾连续两年夺得谷歌全球编程挑战赛冠军,还在谷歌无人车项目中工作过一年,向世界上最好的无人车团队“取过经”。

彭军(James Peng),百度美国研发中心自动驾驶项目的初始成员,据称也是百度美研成立的前两名员工之一。2012年,在谷歌工作7年的彭军“移步”百度美研,出任主任架构师,在广告、大数据、 云计算多个领域负责架构设计,随后担任百度美国研究中心自动驾驶项目首席架构师。

2016年4月,楼天城加入百度美国研究中心自动驾驶项目,吴恩达将其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者之一”。然而到了2016年底,入职仅半年的楼天城与已在百度5年之久的彭军双双从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离职,12月19日,一家名叫“小马智行”的企业出现在国家工商企业名录中,也就是Pony.ai,注册人正是楼天城。虽然在国内注册,但公司办公地点在美国加州圣何塞旁的弗莱蒙特,与老东家百度的美国研发中心隔旧金山湾相望。

尽管Pony.ai从未对外展示过自己的技术,但按照他们在百度任职时期对多种传感器融合方案的深耕,Pony.ai延续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超声波雷达的可能性较大,研发的路线方案也更可能是在百度时坚持的L4无人驾驶。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Pony.ai成立后就获得了红杉资本和IDG的投资,估值近亿美金。

另外,与景驰一样,Pony.ai也在最近获得DMV(加州车辆管理局)的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这样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Pony.ai的实力。

4)重磅炸弹:吴恩达——Drive.ai?(去向不明)
/uploads/fox/25115101_6.jpeg
(前百度首席科学家、百度研究院负责人吴恩达)

关注AI圈的人应该还记得,今年3月22号突然被“吴恩达离职”这一消息刷屏的经历……

吴恩达,1976年出生于伦敦,是目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上的权威学者之一,师从机器学习的大师级人物 Michael I. Jordan。此前曾作为斯坦福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2010年加入谷歌开发团队XLab,2011年,吴恩达创建了谷歌的深度学习团队,领导传说中的“谷歌大脑”项目,其中最知名的是,所开发的人工神经网络通过观看一周YouTube视频,自主学会识别哪些是关于猫的视频。

正如前文提到的,2014年5月16日,吴恩达加入百度,担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的领导工作,尤其是百度大脑计划,可以说是将百度研究院鼎盛时期的一个缩影。

然而就在不到三年后,吴恩达突然在Medium及、Twitter等社交平台发布公开信,宣布自己将从百度离职——“开启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篇章”。

百度方面随后证实了吴恩达离职的消息,并通过内部邮件宣布了架构调整及人事任命,整合包括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组成百度AI技术平台体系(AIG),任命百度副总裁王海峰为AIG总负责人,同时晋升王海峰为Estaff成员,向陆奇汇报。
这也就意味着,百度研究院——这个自2013年初由李彦宏等人创建深度学习实验室以来,一直独立于百度传统业务之外的研究院体系——随着吴恩达的离去而正式宣告收编完成,成为陆奇手下五大业务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特权不再。

此处容人唏嘘3秒。

当时吴恩达在公开信中表示,“离开百度之后,将继续致力于人工智能事业,通过人工智能改变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长久禁锢于谷歌、百度大公司架构与模式的吴恩达,面对人工智能浪潮风起云涌的召唤,面对创业和扁平化放权,回归硅谷文化,显然后者更加兴奋。

目前,三个月过去了,吴恩达的最终去向一直没有得到明确落实。不过综合圈内各方人士信息,大家纷纷看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Drive.ai。

在研究L4自动驾驶的各大团队之中,Drive.ai是个异类——他们想完全依靠深度学习技术,让汽车实现自动驾驶。这家硅谷创企由斯坦福大学的多名人工智能研究员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加州的山景城,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研发驱动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

而还有一个更为更重要原因,Drive.ai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卡罗尔·莱利(Carol Reiley)是吴恩达的妻子。
/uploads/fox/25115101_7.jpeg
在今年2月,Drive.ai曾发布了一段其自动驾驶车辆在雨夜路测的视频。众所周知,由于光线、视野受限等问题,自动驾驶传感器的工作效能会受到影响,雨夜实现自动驾驶的难度要比晴好的白天难度大很多,许多自动驾驶公司都不敢轻易尝试这种测试情景。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Drive.ai的实力。

目前,Drive.ai已经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融资,同时也在去年4月获得了加州车管局的自动驾车测试许可。然而卡罗尔·莱利接受采访时却主动否认了吴恩达将加入Drive.ai的可能,吴恩达最后的去处依然是个谜。
 
二、平行跳槽各大公司

当然,也有人不想下海创业那么操心,他们从百度离开后,选择平行跳槽去其他大公司。既然第一段讲的是自动驾驶,那么我们这段也从无人驾驶讲起。

1)倪凯——乐视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
/uploads/fox/25115101_8.jpeg
(前百度研究院无人驾驶负责人倪凯)
倪凯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参与清华无人车的研发项目;而后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加入微软,参与了微软三维地图和HoloLens AR研发项目。此外,倪凯在微软期间还曾经是微软机器人项目组的成员——微软机器人项目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委托下,由比尔.盖茨智囊团成员领导的一个小规模团队秘密研发的机器人开发平台。

2013年11月,也就是百度研究院建院不到一年之际,倪凯选择离开微软,加入百度,成为百度无人驾驶项目的技术领军人物之一,主导了百度无人驾驶项目,投入研发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以及人脸识别等技术,有人称倪凯“主导了百度无人驾驶项目,带队一手打造了百度的无人车”,从智东西向相关人士咨询到的消息看来,这一评价并不夸张。

然而,在随后的2015年12月里,在百度的再一次集团内部架构重组中,脱胎于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L4自动驾驶团队”被升级为“自动驾驶事业部”,成为直接向李彦宏汇报的五大业务支线之一,百度第一次将无人车明确为百度的终极目标之一,由王劲负责。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导致倪凯离职的直接原因——这理由的真假不好说,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自动驾驶事业部成立短短三个月后(2016年3月),乐视高调宣布“原百度无人驾驶负责人倪凯加盟乐视汽车”,任乐视超级汽车(中国)智能驾驶副总裁,主要负责乐视在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工作。

不知道倪凯听说2017年初王劲的自动驾驶事业部被陆奇收编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张潼——腾讯AI Lab第一负责人
/uploads/fox/25115101_9.jpeg
(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张潼)

张潼拥有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学系和计算机系学士,以及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和博士学位,加入百度前曾经担任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统计学教授、IBM研究院研究员、雅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与余凯同为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2013 年9月,张潼加入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研究机器学习算法及开发,是百度研究院引入的第一批技术大牛之一,离职前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

关于张潼离职跳槽腾讯的确切时间,一直是比较含糊的。腾讯官方给出的时间是2017年3月23日,张潼正式担任腾讯AI Lab(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但在2016年年底,张潼离职百度的消息便已经在网络上传开了,有人表示,“张潼已经入职腾讯AI lab两个多月了。听说因为张潼跟百度有半年的竞业协议,所以腾讯一直不敢公开。”
插一句话,不知道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如今一直去向未明,是不是因为竞业协议。

至于张潼什么时候当上百度研究院副院长的,其实也没有确切的报道。从时间上来看,很有可能是在2015年5月余凯宣布离职创业后,由张潼接任余凯的职位。

腾讯表示,加入AI Lab后,张潼将作为腾讯AI Lab第一负责人,带领50余位AI科学家及200多位AI应用工程师团队,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这四个垂直领域。同时,基于腾讯自身的业务需求,腾讯AI Lab还会在内容、社交、游戏和平台工具型AI四个方向进行研发与应用合作。

3)李磊——今日头条科学家、头条实验室负责人
/uploads/fox/25115101_10.jpeg
(前百度研究院少帅科学家李磊)

李磊是李彦宏2014年设立的“少帅计划”所引入的科学家之一(对,就那个针对30岁以下的优秀人才甄选和培养,年薪百万起步且上不封顶的计划),因此虽然进入百度的具体时间不明确,但至少也是2014年以后的事情了。

李磊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ACM班,博士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博士后研究,先后短期任职于微软、谷歌、IBM研究中心。其研究领域为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理解、概率模型与推理等。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NIPS、ICML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拥有三项美国技术发明专利,总体来说非常符合“少帅计划”的人设了。

李磊在百度研究院待的时间并不算长,2016年6月1日,当李磊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他的职位已经变成了“今日头条科学家兼头条实验室总监”。他曾表示,头条实验室现在做的主要工作包含三个方向,分别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和计算机视觉。具体成型的技术应用项目包括自动问答机器人、写稿机器人,以及概率推理引擎等。

2016年年末,一轮10亿美元的D轮融资将今日头条这位新晋小巨头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此轮融资之后,今日头条估值1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建银国际等。

今日头条的崛起与其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算法等密不可分,它精准的需求广告依靠的是个性化推荐算法,当整个内容行业从编辑分发拐入机器智能分发时,去中心化模式让广告的分发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如今今日头条广告营收从2014年的3亿人民币一路飙升至2016年的超过60亿(后者非官方数据,有说超过100亿),截至2016年9月底,今日头条已经有5.8亿用户,日活用户超过6300万,影响力不容小觑。

4)贾磊——猎豹(职位未知)+猎户星空创始人
/uploads/fox/25115101_11.jpeg
(前百度语音首席架构师贾磊)

与上文提到的众多百度研究院/百度美研体系离职人员不同,百度传统业务体系也孵化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从其中不仅走出来了如今收编了百度研究院的AIG部门总负责人王海峰,还有一众以语音为主的AI人才。

关于贾磊的信息不多,只知道他于2003年获得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学院,2011年加入百度,担任百度语音首席架构师,主要负责语音技术的研发。2012年2月,百度自主研发的语音搜索系统上线,其中贾磊带领的团队可谓功不可没——2013年,百度将百万美金的最高奖项授予了贾磊团队。

2015年,贾磊从百度离职,去了猎豹。据说“是傅盛和张泉灵一起把他挖走的”、“把百度语音部之前那一波人一起带走了”,此后一直都没有消息。一直到2016年9月,一家名为猎户星空的人工智能公司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猎户星空成立于2016年9月,由猎豹CEO傅盛个人投资成立,其创始人就是贾磊。目前猎户星空科技主营业务包括研究、开发及销售语音交互系统及智能机器人。傅盛还从日本、台湾等地挖来了人工智能人才。半年来,公司不断招人不断扩张,几乎每天每间会议室都在面试,不久,公司搬到位于北京市东三环的盈科中心。

今年5月27日,猎豹移动母公司金山软件也发布公告称,猎豹移动拟斥资4000万美元投资猎户星空。而就在几天前,猎户星空九联合喜马拉雅、洛可可、佳禾智能一起推出了一款小雅AI音箱,由猎户星空提供核心语音技术支持。

会上,傅盛也亲自来为猎户星空及小雅AI音箱站台。他表示,猎户星空汇集了超过30个博士,上百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种种迹象表明,傅盛在带领猎豹转型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猎户星空,正是他重点押注的王牌筹码之一。
 
三、机器视觉系创业者

1)邓亚峰——格灵深瞳CTO
/uploads/fox/25115101_12.jpeg
(前百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邓亚峰)
加入百度前,邓亚峰是盛大创新院多媒体主题院的高级研究员,其主要工作就是做面部识别产品的研发。从毕业起,邓亚峰一直从事面部识别技术的研发工作,而在职业生涯的前七八年,他一直在传统的安防企业工作。此后,邓亚峰加入百度研究院,主要负责人脸识别项目的研发。

2017年1月,格灵深瞳CEO何搏飞出于个人原因离职,但仍将担任公司高级顾问。董事长及原CTO赵勇将出任CEO一职,并表示将引入原百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邓亚峰担任新CTO。

谈及国内计算机视觉创业,“一桶筐汤”(依图、格灵深瞳、旷视、商汤)是绕不开的资本宠儿。
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其核心技术为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以及嵌入式硬件研发,在近4年间推出多款应用于安防摄像头的AI产品。其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赵勇毕业于布朗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是前Google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此外,格灵神瞳在无人驾驶、机器人等方面也进行了布局,驭势科技就是由吴甘沙和格灵深瞳创始人赵勇等联合成立的。

目前,格灵深瞳在2013年获得真格基金天使轮投资,2014年获得红杉资本数千万美元A轮投资。

2)刘少山——普英思察(Perceptln)创始人
/uploads/fox/25115101_13.jpeg
(最右为刘少山,前百度美研高级架构师)
刘少山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计算机博士,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感知计算、系统软件、体系结构,之前在百度美研担任高级架构师,从事无人车项目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交互研发。现在PerceptIn主要负责软硬件系统架构,云计算平台,与产品落地。

Perceptln是智东西硬创先锋早期发掘项目,创立于2016年3月硅谷,两位创始人刘少山与张哲曾在微软总部共事,参与过微软机器人、WindowsPhone等项目。2016年3月,两人先后从Magic Leap、百度美研辞职,创办机器视觉创企Perceptln。

Perceptln,意为“Perception + Insight / lntelligence”(感知+洞察/智能)。公司主要提供室内定位、路径规划等软硬件整合式的解决方案,为移动式机器人类产品提供基于摄像头的空间扫描与即时定位模块。今年2月,Perceptln宣布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估值2亿元人民币。

3)戴湘帅、洪涛、张伟萌——蓦然认知创始人
/uploads/fox/25115101_14.jpeg
(前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主任架构师戴帅湘)
从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硕士毕业后,戴帅湘进入百度,从此在百度度过了九年的NLP产品研发生涯。作为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NLP主任架构师的他,一直长期担任百度Query理解方向负责人,不仅在2010年提出“Query改写模型”,给百度搜索引擎技术带来了搜索相关性和广告收入均大幅提升,而且在自然语言处理、语义搜索、自动问题求解等领域内有20多项专利技术。2015年,戴帅湘带领团队开发的Query语言模型拿到了百度语义技术的最高奖,团队8个人分了100万的奖金。

2016年5月,戴帅湘离开百度,创办了Mor.ai蓦然认知,担任CEO。除了戴帅湘外,蓦然认知的首席技术顾问洪涛也是百度首位高级科学家,有20多年的行业经验,1997年以来,曾在微软、美国连线等企业担任软件设计工程师、资深软件工程师等,2005年2月回国,任百度高级科学家;技术总监张伟萌是前百度自然语言处理资深工程师,有9年自然语言处理的工作经验,有近10项专利技术发明。

蓦然认知是一家以认知计算、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主要对外提供信号处理、语音、语义、云端服务等自动对接的一站式智能交互解决方案。其团队研发的智能决策交互引擎“小蓦机器人”(Mor)主要面向 B 端客户,主打语音交互和决策,垂直应用于智能车载、智能家居、智能客服三大领域。

今年年初,蓦然认知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经纬和源码合投,襄禾跟投,其中经纬和襄禾作为天使轮投资人跟投。四、机器人、营销、医疗……与一个神秘未知数

除了自动驾驶、机器视觉外,从百度离职创业的各位AI大牛们涉猎的行业方方面面,如数据挖掘的神策数据、医疗AI的康夫子等,篇幅问题,就不一一展开做详细介绍了,此处只挑选了几个行业中的代表项目与代表人物。

1)顾嘉唯——物灵科技(机器人)
/uploads/fox/25115101_15.jpeg
(前百度研究院少帅科学家顾嘉唯)
顾嘉唯一直被称为百度“少帅计划”的代表人物,而从其履历来看,确实非常符合人设。

201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顾嘉唯加入了微软研究院,专攻人机交互研究,其主研究领域包括可触摸实体交互和手势控制等体感嵌入式交互等,落实到产品上则包括Kinect,Surface键盘和 Windows 10。顾嘉唯同时拥有硬件和软件的22项美国发明专利,120余项国内专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ME310国际创新课程的客座监事。

2014年,顾嘉唯作为“百度少帅”加入百度研究院,就任人机交互负责人,创造自然的用户界面和新颖的互动方式,以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探索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于全新商业环境和的可能。

2016年8月6日,东方网力发布公告称成立全资子公司物灵科技,落实服务机器人领域业务。随后顾嘉唯宣布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物灵科技,同时任东方网力副总裁,负责物灵科技的产品和研发。同年12月,东方网力又宣布以增资的方式引入新股东物灵联盟,物灵联盟以7500万人民币增资物灵科技,持有其50%股权。物灵联盟由物灵英豪、前海恩福特、高军三方共同出资设立。

2)戴文渊、陈雨强——第四范式(营销)
/uploads/fox/25115101_16.jpeg
(左:戴文渊,右:陈雨强,曾就任搜索广告部门)
戴文渊与陈雨强的渊源颇深,当初二人同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戴文渊是陈雨强的师兄;而当陈雨强2012年进入百度的搜索广告部门,团队的技术负责人正是戴文渊,百度也是戴文渊、陈雨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他们团队负责的正是百度凤巢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戴文渊在大学期间就曾带领三人团队夺得了ACM世界冠军和三个亚洲冠军,并担任ACM竞赛教练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亚洲冠军;2009年,戴文渊加入百度,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百度高级科学家、T10员工。

后来2013年,戴文渊从百度离职来到华为,陈雨强在其后也去到了今日头条。不过在兜兜转转了一年多后,两位好哥们又重新聚在了一起,成立了第四范式。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394万元人民币,成立日期是在2014年9月17号,总部位于北京。

第四范式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运用于金融、电信等领域,其主营业务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等。百度凤巢+今日头条的经历让第四范式对于广告主及用户画像能力有着极为精准的把控。目前戴文渊任公司CEO、陈雨强任首席研究科学家、而陈玉强在香港科技大学求学期间,师从被授予国际人工智能学会FELLOW的杨强教授也就任第四范式的首席科学家。

第四范式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和创新工场的李开复。

3)吴诗展、杨琼——拍医拍(医疗)

拍医拍成立于2015年,使用深度学习进行医疗单据拍照识别,用户通过手机将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的医疗单据拍照上传后,即可获得这些医院常规检查项目的化验单解释,内容非常详细。2016年7月,公司获3000万A轮融资,2016年9月收购e陪诊,2017年4月与美国Enlitic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试水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中的真实应用。
而拍医拍的两位联合创始人,都是百度出身。

/uploads/fox/25115101_17.jpeg
(左:吴诗展,右:杨琼,曾就任商业数据库团队、百度研究院)

CEO吴诗展,2006年毕业后加入百度,作为百度商业数据库团队的负责人,管理当时竞价排名、凤巢、网盟等和营收相关的数据系统,进入公司第二年就获得了“年度最佳百度人”和“技术之星”的荣誉。2010年,吴诗展离开百度,去到了赶集网,后来又在新三板的区块链公司太一云担任 CTO,2015年初才成立医疗大数据公司拍医拍。
而拍医拍的首席科学家杨琼,则是我们本次介绍的唯一一位女性科学家。杨琼是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在加入百度研究院前,她曾先后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欧洲微电子中心,是文字识别、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资深专家,拥有11项美国专利。加入百度研究院后,成为百度推动深度学习进行文字识别、图片分类以及大数据分析的重要人物之一。

4)吴韧——异构智能NovuMind(神秘未知数)
/uploads/fox/25115101_18.jpeg
(前百度美国研发中心科学家吴韧)
吴韧与异构智能的故事,还是非常仔细值得一讲的。

吴韧1984年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电子系,次年从气象局调入德阳教育学院从事计算机管理工作。他1987年来到南开大学计算机系开始研究,1990年到美国工作,曾在惠普实验室、CUDA研究中心、AMD就职。2013年9月,吴韧从AMD异构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的岗位离职,加入百度研究院。

然而在2015年6月的ImageNet国际计算机视觉挑战赛中,吴韧带领的百度团队被指出每周进行超过2次的提交,违反了ImageNet规定,涉嫌作弊。随后,百度承认了违规行为,并就此事道歉和调查,开除此次参赛的异构计算团队负责人吴韧。解除吴韧之后,异构计算团队将由前Facebook资深科学家、2013年9月加入百度研究院的杰出科学家徐伟带领。目前除了徐伟外,一众早期加入的百度研究院大牛们已然几近全部离职。

然而,关于吴韧究竟是“犯错”还是“背锅”,业内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但毕竟当事人吴韧没有对此事发表过公开表态,智东西此处就不好妄作揣测了。能确定的是两个月后,一家叫做异构智能(NovuMind)的公司出现在人们眼前。

这是一家大本营设于硅谷的AI团队,2015年8月成立。吴韧曾经这样说过,“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创造性受限于我们的计算能力。”所以,从百度出来后,他创办了NovuMind,打算设计一种全新的计算架构,为计算机解锁创造性的限制。但是当问及异构智能具体究竟要干什么时?吴韧没有进一步透露。

2016年3月,异构智能获得数百万元天使投资,由极客帮创投等投资。2016年3月7日,异构智能公司、极客帮创投与聂卫平围棋道场联合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号称要打造最强围棋AI挑战柯洁,然而此事最终也不了了之。
2017年1月时,有媒体报道异构智能刚刚结束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但说到该公司具体业务与技术时仍旧是讳莫如深。所以至今,异构智能仍旧是一个神秘的未知数……
 
结语:AI人才争夺战

百度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百度美国研发中心成立于2012年(有说是2011年),百度传统业务部门对NLP等技术的研究则要更早。这些年间百度积累下的AI人才何止百十千,文中提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了,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我们挖掘。

科技公司间的人才流动本是正常现象,尤其是在如今国内各大企业开始争相加码人工智能+AI创业市场异常热潮的双重因素催动下,原本就不多的AI人才更是加速了流动。从某种程度上,百度在这其中充当了一个吐故纳新的角色,它将不少原本在微软、IBM、谷歌等工作的AI大牛们揽于麾下,在人才的换血与输出间,又为国内AI届带来了一大批强势的新生力量,二十余家公司,数亿美元的融资,估值更是不可估量。毫不夸张的说,百度AI创业系影响了国内人工智能创企的半壁江山。

在错过了社交、错过了O2O、错过了移动支付之后,2016年的百度更是因一众声誉事件而雪上加霜。如今引入二把手陆奇,全力押宝人工智能、大刀阔斧地整改结构、肃清部门壁垒、控制内耗,对百度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

谷歌大脑工程师Eric Jang在某篇文章中曾经这样评价过,百度美研和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都是非常优秀的做研究机构,他们正在致力于多项具有潜力的技术。虽然百度这家公司确实在声誉上面临一些问题,但是这家公司在中国的AI领域里是最强的。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 Lin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