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t deposit pulsa slot mahjong slot gacor slot gacor slot gacor resmi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terpercaya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踏实工作 7 年,辞职时老板头都不抬”
17611538698
webmaster@21cto.com

“踏实工作 7 年,辞职时老板头都不抬”

资讯 0 2416 2019-05-15 12:03:33

5.15_.3_.1_.jpg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我的朋友老余最近刚从原公司辞职,他向我吐槽前老板没有人情味。
 
“好歹我在公司也干了7年,踏踏实实的,也做过不少贡献,没想到辞职走人时,老板都不挽留一下,甚至,连头都没抬过!哪怕,你装装样子呢!
 
你说,这样的老板是不是太没人情味,根本不值得跟?幸亏哥明智,一早决定不跟他玩了。”
 
这话听得我有些别扭。我问:“老余,你踏实工作7年,每月有没有被克扣薪资待遇?”
 
“这倒没有。”
 
“如果老板确实开口留你,甚至许诺涨工资,你留不留?”
 
“肯定不留啊。辞职是一早就想好的,我就想换个环境,加工资也不留!”
我摊摊手,“那你究竟在不爽什么?”
 
老余想了想,也笑了:“也是。我情感上觉得有些不好接受,但仔细想想,老板似乎也没什么错。”
创业以来,我也陆续经历过十几个员工的辞职。一开始,我总还是象征性地做些挽留,但我逐渐发现,这确实不过只是一句客套话而已。
 
铁了心离职的员工根本不在意,而作为老板,你或许也并不真正想留他们。既然如此,说出口的意义又何在?
 
更重要的是,无论作为老板还是离职员工,若过于在意这一细节,反倒是不职业的体现。
 

侧重感情而忽略契约,
 
是不职业的体现
 
咱们先来捋一下,员工和老板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要说清楚这个关系,首先要知道公司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基于百度百科定义,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它是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定义非常清楚,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设立的机构。
员工和公司,以利益为连接点。前者付出劳动,后者购买劳动,双方因此形成价值交换。
这叫做契约。
 
若双方都觉得值,这层关系自然能延续,但凡有一方觉得不值,自然宣告终止。
 
老余在前公司工作7年,踏踏实实、爱岗敬业,公司按月支付薪酬,作为回报。双方都非常好地恪守了契约精神,二者互不相欠,非常公平。
 
相反,如果老余找到更好去处提出要走,老板却以公司培养你多年来裹挟,甚至横加阻拦,这叫道德绑架。
又或者如开篇老余所说,非要老板表达一下挽留之情,哪怕是装装样子才能获得心理平衡,这叫不知所谓。
仔细想想咱们就能明白一个道理:职场中,越侧重谈感情,越不职业。
 
如果一个老板只会天天给你画饼许诺,拍着你肩膀说一定要相信哥,尽管现在困难点,将来飞黄腾达了,保你吃香又喝辣。
 
背后潜台词是什么?
 
咱们关系这么好,请你暂时忍受现在的低薪,继续为公司无私奉献吧。你会作何感想?
如果一个任务安排下来,员工总是打感情牌,依仗自己跟上级更为亲近的关系拈轻怕重,作为管理者又会作何感想?工作又该如何有序推进?
 
重感情、人性化管理不是坏事,但人情社会下,能严格履行契约精神的员工和企业,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越成熟的管理者,
越只会对自己人好
 
电影《投名状》里有个情节,经过数天艰苦作战,主角方的军队包围了敌军。
 
刘德华扮演的二哥承诺敌军:只要缴械投降,便留你们活口。
 
对方投降后,李连杰扮演的大哥却立刻下令,射杀所有敌军,一个不留。
 
面对刘德华的愤怒质疑,李连杰说,粮食只够我们自己人吃3天,凭什么要分给敌人?他们叛变怎么办?我不可能冒这种风险。
 
当年初看这部电影时,我还是个新员工,觉得李连杰实在冷血又不近人情;但现在站在管理者角度,我认为他的做法无可厚非。
 
对外人宽宏大量不是仁慈,这会令自己人寒心。
 
4年前的现在,我还在华为上班,第一次提出离职。我当时的领导找我私聊,希望我能多待几个月,9月以后再走。
这份“挽留”的背后,与感情和认可无关,实则是两个利益考虑:
第一,目前暂无合适接替人选,为了项目稳定和客户满意度,希望我能再支撑一段时间。
第二,下半年才会启动全年绩效考核,领导希望我能为部门背一个打C的指标。
 
华为绩效考核分为A、B+、B、C四档,C是最差。若连续2年被打C,会被直接清退,按照末尾淘汰机制,大部分部门每年都会被硬性摊派打C的指标。
 
对管理者而言,C究竟打到谁头上,始终是一件极度纠结的事情。
我当时是裸辞,时间上并不着急,也没想过要再回来。权衡之下,我答应了领导的要求,确实撑到当年9月,最后带着一个C离开了公司。
 
我没有不平衡,也不怨我的领导。事实上,如果我是他,也一定会这样做。
一个成熟的管理者,目光一定始终聚焦自己人。
 
只对自己人好,才能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无论谁走了,公司仍能继续高效、平稳运行。
 

聪明的职场人,
离职时一定不做“单次博弈”
 
尽管离职时并不需要介意老板是否愿意挽留,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不管不顾。
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站在自我发展的角度,公子提倡我们离职时,一定要有“多次博弈”的意识。这不为公司,不为老板,纯粹是为了你自己。
如何做到?公子分享3点建议:
 
妥善交接
 
决定离职后,按照公司规章提前告知,妥善与继任者完成工作交接,这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和职业道德。
我曾见过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你说得轻巧,老板连工资都不发,妥善交接个鬼,哥当然拍屁股就走!
网上也曾有不少类似案例:IT公司里,老板辱骂程序员下属,后者一气之下删了公司数据库,直接造成了数百万损失。
 
这些人抱持的态度,简言之叫做:你不仁、我不义。
 
类似这样的观点,就是纯粹的“单次博弈”,过于短视和意气用事了。
 
且不说因此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一旦在业内传开,哪家公司敢要这样的人?这是不是在自断后路?
足够聪明的职场人都懂得,妥善交接,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口碑而已。
 
走心道别
 
离职时老板不搭理你,你也就悄无声息走人?
 
并非不可以,但不大方,不聪明,也不走心。
 
我在前公司时,几乎每一个员工离开,都会主动发一封题为“My last day”(我的最后一天)的邮件。
邮件通常发给公司全部相熟同事,抄送给所有管理层,内容多半是自己在公司曾经做过的项目,最亮眼的时刻,及特别感谢的人等。
 
在我看来,这不是形式主义,是最后一波“圈粉”和立人设的机会。
想想看,当你的前老板收到这样一封邮件,你的新公司若打电话来问询你的基本情况,他对你的溢美之词会不会再多一些?
 
不出恶声
 
诚然,很多时候我们不够走运,确实碰到了特别渣的公司和老板。
 
不幸遇上,尽快离开是正途,实在充满正义感,你也可以在网上曝光它,避免更多人入坑。
但当场撕逼、逢人便说,只是情商低的体现。
 
尤其在新单位面试时,当对方问及为何离开原公司,如果你只是不断吐槽前老板、同事和恶劣的工作环境,相信我,没有人会要你。
 
即便你说的都是事实,从面试官的角度看,只会觉得你过于情绪化、只会找外因、从不知反省自己,而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是理想人选。
 

具备品牌意识,
到了哪里都能转
 
经常听到一句话,一家公司成熟的标志,是任何人走了,都照样能转。
事实上,放到个体身上,也是同理。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一定懂得爱惜羽毛,不受情绪左右,时时刻刻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去打造。
摆脱打工者思维,具备品牌意识,这样的人,才会无论到了哪里,都一样能转。
作者简介:焱公子,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解职场。写有灵魂的故事,过有温度的人生。
 

作者丨焱公子
编辑丨水青衣
责编 | 伍杏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