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t deposit pulsa slot mahjong slot gacor slot gacor slot gacor resmi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terpercaya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俞敏洪:我对人生规划的6点建议
17611538698
webmaster@21cto.com

俞敏洪:我对人生规划的6点建议

资讯 0 1999 2021-03-14 11:49:20
<p><img alt="" src="https://www.21cto.com/uploads/images/ymh.jpg" style="width: 650px; height: 433px;" /></p>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p><strong>一、克服惰性,学会自我控制</strong></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nbsp;</p> <p>每个人天生具有惰性。不管任何目标,若想实现,都需要去奋斗、去努力。</p> <p>&nbsp;</p> <p>这就需要你花时间和精力,先去排除一些自己本来喜欢做,但可以不做的事情,进而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目标。</p> <p>&nbsp;</p> <p>比如,一个人想跑马拉松,刚开始跑的时候会觉得特别累,特别想放弃。但要是每天都跑一段,逐渐增加难度,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p> <p>&nbsp;</p> <p>所以,很多跑惯了马拉松的人,不让他跑的话他会特别难受,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一块骨头、每一个神经,都会呼唤他继续去跑马拉松。</p> <p>&nbsp;</p> <p>克服惰性其实也是自律、自我控制的一种表现。</p> <p>&nbsp;</p> <p>因为实现目标是要花时间、花精力的,但在同一段时间内,你会发现有很多事情需要花时间和精力。</p> <p>比如,你设定了一个当天读完一本书的目标,结果下午有朋友来找你打牌,晚上又有朋友叫你喝酒。结果,一打牌、一喝酒,你就完成不了今天定下的目标了。</p> <p>&nbsp;</p> <p>这就是缺乏自控能力,意味着你对自己定下的目标进行了自我销毁。如果这样的事情老发生,你的阶段性目标完不成,就意味着人生大目标也完不成。</p> <p>&nbsp;</p> <p>所以,自控能力对我们是很重要的。</p> <p>&nbsp;</p> <p>除了控制自己不去做某件事,自我控制更深层的含义是不要让自己陷入被控制的状态。</p> <p>&nbsp;</p> <p>人是很容易被其他东西控制的,比如坐在电视机跟前不愿意动,即便不是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比如玩一个游戏,即便手酸了、眼睛累了,游戏也一次次退出,但还忍不住重新登录,很多人就这样被手机&ldquo;控制&rdquo;了。</p> <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p> <p>疫情期间,很多人都连续好多天待在家里了,无数人犯了&ldquo;手机控&rdquo;的毛病:有事没事总要打开手机看一看,把手机放下不到10分钟就要再拿起来,看看有什么新的消息,一天拿起放下手机不下100次,俨然变成了&ldquo;手机控&rdquo;。</p> <p>&nbsp;</p> <p>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专注力下降。你要是每过几分钟就看一下手机,专注力就很容易被分散。你也会变得烦躁,内心感到很多不确定,这种感觉就是被控制的状态。</p> <p>&nbsp;</p> <p>我希望大家能够不被控制,能够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命运,主动去思考什么东西对我们最重要。</p> <p>&nbsp;</p> <p>人生一旦进入主动状态,就会变得很美好。</p> <p>&nbsp;</p> <p>在自我控制方面,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经济学术语,即沉没成本。</p> <p>&nbsp;</p> <p>比如一部电影,你看了10分钟,觉得不好看,可仍不退出来,为什么?因为你会想花了50元到了电影院,路上还花了一个小时,还是看完吧。结果两个小时又过去了,又浪费两个小时。</p> <p>&nbsp;</p> <p>所以当发现人生中有沉没成本、不合算的时候,要迅速止损,不要坚持,否则你的人生就被控制了。</p> <p>&nbsp;</p> <p>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让别人占据你太多的时间。要自己主动掌控一些局面,把自己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p> <p>&nbsp;</p> <p>比如我原来老去应酬吃饭,因为我比较喜欢跟人聚会,每次聚会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而且聊到最后也没有什么新鲜事,都是重复的,没有什么进步,更加要命的是要喝酒,一喝酒就常常把自己喝糊涂了。</p> <p>&nbsp;</p> <p>这就让自己陷入了一种完全失控的状态。现在我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了,喝酒应酬变得比较少了,再重要的聚会也最多是一个半小时,不超过两个小时。</p> <p>&nbsp;</p>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p><strong>二、用读书来积累知识</strong></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nbsp;</p> <p>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多读书、读好书,人类知识最精华的载体就是图书。</p> <p>&nbsp;</p> <p>我们跟古今中外的优秀人士对话的途径,也是读书,毕竟能面对面跟智者、圣人、科学家对话的机会寥寥,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来跟他们对话。</p> <p>&nbsp;</p> <p>实现家庭的希望、个人的成长,靠的是读书,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靠人才,而人才的建设与积累更是离不开读书。</p> <p>&nbsp;</p> <p>很多人认为犹太人很聪明,拿到了几百个诺贝尔奖。在读书方面,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5本,而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人大概是5本,其中还包括了教科书,所以我们大部分人一年读的书,也就是两、三本,甚至都不到。</p> <p>&nbsp;</p> <p>一定要让书籍变成你真正的朋友,读完书知识就属于你,既能够帮助你成长,又能够慰藉你的心灵。</p> <p>&nbsp;</p> <p>以我为例,读书是我的日常功课。我一年翻阅的书应该有一、二百本,认真看的有四、五十本,读两遍的至少有两、三本。</p> <p>&nbsp;</p> <p>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真的想要取得进步的话,一年翻阅30本书是一个人追求向上的状态,没有放弃自己的最起码的标准。</p> <p>&nbsp;</p> <p>其次,我建议大家与那些喜欢读书的朋友多交往,因为喜欢读书的朋友,既能够给你带来友情,又能够分享他读书的信息。</p> <p>&nbsp;</p> <p>我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就特别幸运,交了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20世纪 80 年代,大学读书氛围比较浓厚,而北京大学的读书氛围更加浓厚。我的不少同学就来自书香门第。</p> <p>&nbsp;</p> <p>关于读书,我觉得一定要去读那些让你进步更快的书。</p> <p>&nbsp;</p> <p>武侠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你去读的话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要想让自己进步更快,应该多读一些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科技的读物。</p> <p>&nbsp;</p> <p>读历史书,你能够洞察过去、现在和未来;读思想性的书,你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智慧;读科技类的书,你能够知道世界科技的发展方向。</p> <p>&nbsp;</p> <p>总而言之,读书是要有所选择的,读重要的书和好书,比读书本身更重要。</p> <p>&nbsp;</p>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p><strong>三、即便遇到挫折,也能够奋起</strong></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nbsp;</p> <p>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一个必修课&mdash;&mdash;挫折。</p> <p>&nbsp;</p> <p>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不管你拥有多少资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对挫折,我有两点建议。</p> <p>&nbsp;</p> <p>第一点是除了自己能够拯救自己,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人能够救得了你。</p> <p>&nbsp;</p> <p>不管你是情绪低落,还是遭遇挫折和失败,又或者是失望,甚至是绝望,只有你能让自己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前行。</p> <p>&nbsp;</p> <p>第二点是要学会与人生的不如意相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p> <p>&nbsp;</p> <p>比如说与疾病相处。我在十几年前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常常会腰酸、腰疼,有时候突然一咳嗽腰都直不起来了,非常难受。</p> <p>&nbsp;</p> <p>如果我一天到晚为这个烦恼的话,那就麻烦了&mdash;&mdash;刚开始我也很烦恼,但是后来就学会了与它相处,反正它在那儿,不能因为这个影响我的情绪和大脑,否则的话别的事情就没法干了。</p> <p>&nbsp;</p> <p>生活中的挫败、挫折以及琐碎事,无不是如此。</p> <p>&nbsp;</p> <p>这些不如意很多是没有办法的,是你不得不承受的。所以你要先学会接纳,只有接纳了才能消化,消化了才能够奋起。</p> <p>&nbsp;</p> <p>也就是说,面对挫折和挫败,我们认了,压在我们肩上的负担,我们认了,在此基础上去找解决方案和出路,我们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p> <p>&nbsp;</p>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p><strong>四、不要自己挖坑自己跳</strong></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nbsp;</p> <p>当然,还有些挫折和失败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可能是我们自找的。我想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自找麻烦,否则最后的人生负担就会很重。</p> <p>&nbsp;</p> <p>新东方很多管理者对我有一个评价:俞敏洪是一个喜欢自己挖坑自己跳进去,再慢慢从坑里爬出来,最后还充满成就感的人。</p> <p>&nbsp;</p> <p>我觉得这个说法还挺形象的。因为我有的时候喜欢制造麻烦,现在回顾过去,发现自己犯了很多不应该犯的错误,就是因为喜欢自己挖坑往里跳。</p> <p>&nbsp;</p> <p>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这种经历,其实并不会让你的人生更进一步。</p> <p>&nbsp;</p> <p>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作&ldquo;失败是成功之母&rdquo;,但是我觉得这句话并不适合所有人。</p> <p>&nbsp;</p> <p>因为失败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成功之母,只对那些勇敢者、反思者才有意义&mdash;&mdash;对于那些勇敢地从失败中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后能够更上一层楼的人而言,失败才是成功之母。</p> <p>&nbsp;</p> <p>所以如果人总是低层次地重复自己的失败,这一次失败了,下一次又失败了&hellip;&hellip;不断失败,那是不会有任何进步的。</p> <p>&nbsp;</p> <p>这种失败是低层次的,很有可能是你的个性、眼界、眼光、胸怀问题,导致了挫败。</p> <p>&nbsp;</p> <p>如果你不反思,还是一再地去尝试同样的东西,那还是会失败,没有长进,原地打转,到不了你想要到的远方。</p> <p>&nbsp;</p> <p>另外,我们需要记住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理想。因为理想是我们牵引力的来源。</p> <p>&nbsp;</p> <p>如果你的理想是登上山顶,那你绝对不会因为在半山腰摔了一跤就不再往上爬了。</p> <p>&nbsp;</p> <p>但是如果你没有理想,那么摔了一跤,就会觉得这一跤可能是你人生跨不过去的坎儿,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p> <p>&nbsp;</p> <p>所以那些有理想的人、有远大志向和胸怀的人,一般来说不太容易压抑,因为他们心中有面向未来的激情,能够说服自己,眼前遇到的失败和困难只是对自己的考验而已。</p> <p>&nbsp;</p> <p>这有点像孟子说的&ldquo;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rdquo;。如果遇到了困难、失败,你告诉自己这是老天为了让自己未来做一件大事而对自己的考验,那么眼前的失败就给你造成不了多大的压力。</p> <p>&nbsp;</p> <p>所以只要活着就好。活着,失败必将过去,挫折必将过去,成功也会来到。</p> <p>&nbsp;</p> <p>所以,一定要让理想牵引你。等到迈过去这个坎儿,即使它曾经看起来像喜马拉雅山一样高不可攀,但翻过去以后,你也会觉得,它只不过是脚下的一个土疙瘩而已。</p> <p>&nbsp;</p> <p>错误和失败也是有区别的,有低级的错误和失败,也有高大上的错误和失败。</p> <p>&nbsp;</p> <p>我觉得我们要避免在低境界、低层次的错误上不断重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刷新自己,这样才有意义&mdash;&mdash;通过错误和失败不断提升自己。</p> <p>&nbsp;</p>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p><strong>五、和光同尘,知己深交</strong></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nbsp;</p> <p>和光同尘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是我个人喜欢的与人打交道的原则: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友好相处、不计较、不攀比、不在意、不得罪人。</p> <p>&nbsp;</p> <p>在跟身边人相处时,不管这个人的想法是否和你一样,不管这个人的个性是什么样的,跟自己合不合得来,只要人品上没有大问题,你都要与他好好相处。</p> <p>&nbsp;</p> <p>不要自以为思想高尚就特立独行,不要因别人犯了错误就不依不饶,不断地对别人进行指责,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p> <p>&nbsp;</p> <p>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一件事情,就是要友好地避开小人和恶人。</p> <p>&nbsp;</p> <p>小人和恶人可能是给你带来很多伤害的人,比如不断在背后说你的坏话,搞阴谋、扎刀子,跟你纠缠不清,但又不触及法律,不会受到法律制裁的人。</p> <p>&nbsp;</p> <p>对于这样的人,你要有能力分辨,并且友好地避开。因为你拿他们没办法,他们却可以把你整得很惨。</p> <p>&nbsp;</p> <p>除了和光同尘以外,我交朋友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原则&mdash;&mdash;知己深交。</p> <p>&nbsp;</p> <p>人这一辈子总要有几个好友,否则太孤独了,对于我们来说,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对人好,更重要的是在生命中要有几个好朋友,无话不说、无事不谈。</p> <p>&nbsp;</p> <p>因为人总有些放在心中的事情,也总有想不开的事情。如果你跟谁都不交往,跟谁都不能谈,到最后可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p> <p>&nbsp;</p> <p>而如果你有几个知己好友,能够喝酒聊天,能够无所不谈,把心里的事情都宣泄出来,就十分有利于心理健康。</p> <p>&nbsp;</p> <p>当然了,在寻找这样的知己好友的道路上,你可能也会有遇人不淑、看走眼的时候。</p> <p>&nbsp;</p> <p>有时候你没看清楚对方,跟他无话不说,最后被出卖了,这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但是即使这样,你也要相信自己能找到好朋友,因为总有人是不出卖你的,是值得深交的。</p> <p>&nbsp;</p> <p>&ldquo;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rdquo;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你真心对朋友好,朋友也会真心对你好的。</p> <p>&nbsp;</p> <p>找好友还涉及你找朋友的眼光,你需要反复思考,见人识人,这也是自己能力的提升。</p> <p>&nbsp;</p> <p>此外,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有两种状态。</p> <p>&nbsp;</p> <p>一种状态是你主动把控局面,尽可能主动地对朋友好,主动招待朋友,主动安排一些朋友之间的活动,加深大家的友谊,而不是老被动地等待朋友来找你。</p> <p>&nbsp;</p> <p>朋友相处是双向的,有时候他不一定来找你,但你也不能因为朋友不找你,或者把你忘了,就对别人有意见,觉得人家是存心的。事实可能不是这样的。生活、人生,总要主动一点。</p> <p>&nbsp;</p> <p>第二个状态是学会心安理得地追随,追随我们喜欢的朋友,追随水平比我们高的人。</p> <p>&nbsp;</p> <p>不管是追随还是引领,都要做到&ldquo;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dquo;,也就是说一定要平等交往,互相之间一定不要有某种强加的关系,这是交朋友的基本原则。</p> <p>&nbsp;</p> <p>在此基础上,追随比自己层次高的朋友。这里的层次高不是说要高很多,而是说比自己高就行。</p> <p>&nbsp;</p> <p>可能有的人觉得自己水平低,交不到好朋友,因为没有人愿意跟自己交往。</p> <p>&nbsp;</p> <p>没关系,我在前边说过,与其去不断追逐骏马,不如把自己变成一片丰美的草地,这样骏马自然会来吃草。</p> <p>&nbsp;</p> <p>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不断地丰富自己,这也是前面我为什么反复讲要读书、要努力、要珍惜时间。</p> <p>&nbsp;</p> <p>我在一些创业者聚会的场合,发现有些创业者哪个会议都参加,到哪个地方都去跟别人照相,那有什么用?</p> <p>&nbsp;</p> <p>人家根本就不在意你。要让别人在意自己,就要先把自己变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样别人很远就能看到你。</p> <p>&nbsp;</p> <p>靠近你,你能给他人提供一片阴凉;活着的时候是一棵绿色的大树,死了以后依然是栋梁之材。</p> <p>&nbsp;</p> <p>这是我认为的做人、交朋友的一个重要原则。</p> <p>&nbsp;</p>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ection> <section> <p><strong>六、做一个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strong></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nbsp;</p> <p>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p> <p>&nbsp;</p> <p>因为理想主义意味着对美好生活的不放弃,意味着自身的渴望从来没有远离过你。</p> <p>&nbsp;</p> <p>那什么叫理想主义?</p> <p>&nbsp;</p> <p>是眼光永远看向未来,看到未来的生活场景,有意愿、有动力勇敢地去追求未来;是不愿意同流合污,不愿被庸俗所淹没,想走出当下的状态,摆脱当下平庸的生活,去追寻更好的生活状态;是不管道路多么艰险、多么漫长,依然愿意风雨兼程走向远方。</p> <p>&nbsp;</p> <p>总而言之,我觉得理想主义是一团内心燃烧的火焰。这团火焰可以照亮自己的方向和前行的道路,直到远方。</p> <p>&nbsp;</p> <p>理想主义之于我们很重要,但也要结合现实。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很害人的,可能会把现实搞得乱七八糟。</p> <p>&nbsp;</p> <p>我们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王莽是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他奉行儒家思想,建立新朝后,就要求所有人都复古,行周朝礼仪,甚至把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都破坏掉了,结果天下大乱,他所建立的新朝也很快被推翻了。</p> <p>&nbsp;</p> <p>所以,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会害人的。</p> <p>&nbsp;</p> <p>在这里,我想请大家记住一句话,理想主义不是理想化。理想化不是理想,而是追求根本不现实的东西。</p> <p>&nbsp;</p> <p>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婚姻失败,部分原因就是把婚姻生活太理想化了,可现实总是被琐碎的事情填满,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最后无法忍耐,导致婚姻失败。</p> <p>&nbsp;</p> <p>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量力而行,持续努力,从小的理想开始,去改变自己的现实,这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p> <p>&nbsp;</p> <p>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如果你是一只鸟,天空就是你的家;只要拥有理想,并且能够看清现实,那么早晚有一天会长出翅膀。</p> <p>&nbsp;</p> <section>&nbsp;</section> <blockquote data-author-name="" data-content-utf8-length="30" data-source-title="" data-type="2" data-url=""> <section> <section> <section>本文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书籍《俞敏洪:我的成长观》,俞敏洪&nbsp;著</section> </section> </section> </blockquot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