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t deposit pulsa slot mahjong slot gacor slot gacor slot gacor resmi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terpercaya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神州数码CIO沈旸:元宇宙是开放的数字世界
17611538698
webmaster@21cto.com

神州数码CIO沈旸:元宇宙是开放的数字世界

Web3 0 2662 2022-02-27 08:48:22

图片

|引 言|



今天讲一讲2021年最热门的话题:开放的数字世界——元宇宙。


PART. 1


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在IT圈子里有一个永不停休的争论:什么叫数字化?什么叫数字化转型?之前的信息化是不是过时了?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概念,比如数字中台、数字孪生、数据湖等,那么传统的ERP系统是不是该被业务中台给替代了?传统的CIO们是不是要赶紧把CDO的Title挂上,是不是未来只有去干业务了,或者想各种办法把数据变现了?

 

我一直是个理工男,对各种文字概念历来不是特别感冒。但是平时在工作中,为了理解这些概念的真伪,我还是希望能够尽量简单地去理解问题。对于数字化,我也想从更本质的角度去理解它,所以就想看看最纯粹的数字化应该是怎样的。目前最“纯粹”的数字化场景,大概就是元宇宙了。

 

我们社会可以简单地分为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现实社会中,我们有人财物和这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和价值交换,数字世界里也有信息熵和能量。一个比较接近原生的数字世界,可以是一个游戏的线上运营,它需要的能量可以靠太阳能,里面的玩家也可以是AI或者人类玩家,游戏的代码本身是数字世界的一部分,经济体可以用区块链来设计,这样的系统其实可以完全不依赖于人类。那么在这样的系统里,业务需要怎样进行设计呢?现实中的很多数字化转型都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互相嵌套,有些环节在物理世界完成,有些环节在数字世界完成。不同的行业这个比例当然会完全不一样,100%的数字化那就意味着可以跟人没啥关系了。

 

对于数字原生的场景,可以借鉴这几部电影——《黑客帝国》、《西部世界》和最近的《失控玩家》。这三部电影很多朋友可能都看过。它们其实都讲了一个数字世界是什么样的概念,元宇宙是什么样的概念。最纯粹的数字世界是什么?比如像《Matrix》里面,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数字世界里,跟物理世界完全脱离。我们离这样的时代还差多远?


图片

PART. 2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西部世界》,每个人看完一个故事后都会加入自己的设想,所以我的理解可能会跟原著不太一样。《西部世界》的故事提供了一个走向元宇宙的方法论——通过观察一个人,通过你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触摸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通过AI模拟的行为,一遍一遍地模拟,一直到误差为零。

 

技术圈里的很多朋友喜欢打牌,如果一个AI记录你历史上所有打牌的行为,通过AI观察你的面目表情和一些身体特征,那么在记录次数足够多的时候,最终这个AI大概能模拟出你的出牌风格,毕竟人脑也不是个无限的信息容器。这样的技术,在很多游戏或者自动驾驶领域其实也有一些实践。比如有些智能汽车一开始是把程序放在GTA的游戏中去训练,也有的智能汽车通过摄像头不断观察周边环境并记录人类的操作,和AI自己的判断进行不断比较,直到最终AI也能通过有限的信息去开车。

 

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教AI怎样开车,自动驾驶的落地速度会非常快,哪怕只是依赖于摄像头。这个在一些新的智能汽车里已经有很多的实践,大数据的训练和背后训练让迭代速度非常快,而且车也是一个相对标准的操作对象。

 

那么走向元宇宙的话,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技术落地呢?

 

图片


PART. 3

我们以通信技术的迭代为例。1G时代是模拟时代,到了后面2G/3G/4G通信的带宽越来越高,延时也在降低。从文本时代到视频时代,发生了很多变化,在4G普及后,视频和短视频的普及速度非常之快。今天很多人想搜索信息时都会去短视频平台搜,因为视频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场景,它的信息损失和偏差是最小的。以前在企业里,有些员工非常擅长做总结和写PPT,不同人给不同人写和展现的PPT效果千差万别,因为大家理解文字和逻辑的路径都是不同的,就像每个人对数字化这个概念都有自己的理解。大家也可以看到在微信朋友圈里,人们对图片或者视频的点赞数量一般是远多于文字和文章的,因为图片和视频更直接。到了视频时代,哪怕是最普通的员工,用视频记录的真实场景也能把原本的含义表达出来。

 

那就先以视频为例子,如果AI需要关于你的所有数据来做训练,需要哪些呢?需要多大的数据量?需要多高的成本?如果本地无法处理,是否可以在云上计算这些数据呢?我们要考虑这些参数:

 

第一个参数是人眼的分辨率,人眼的分辨率大概是5亿像素,这并不是一个高不可及的参数,现在的手机上已经出现了1亿像素的摄像头了,基本上也能达到要求。

 

第二个参数是刷新的频率,人眼在120赫兹以上,几乎是察觉不到变化的。电影24帧大家不会觉得卡顿,玩射击游戏的电竞屏做到144赫兹、240赫兹基本上也可以达到要求了,人类对世界的采样并不需要一个连续的采样,只需要有限的数据就可以满足人的感官。

 

最后一个就是延迟。当运动员听到枪响的时候,反应速度是多少?人从听到声音,经过神经传递,最后大脑来反应,一般至少需要100毫秒。

 

人的神经速度是多快?当人听到一个东西并做出反馈,一般来讲大概100毫秒。大脑是反应比较慢的,如果是经过小脑,这个速度会更快一点,所以这也叫下意识的动作或者行为,但是它会有一个延迟。有一个简单的测试是帮助大家测试自己的反应时间的,一般成年人在250毫秒左右,这包含了大脑做出反应再驱动自己的四肢的时间。


https://humanbenchmark.com/tests/reactiontime

 

假设人的极限反应时间是100毫秒,如果AI能够在自动驾驶里把各种判断和操作控制在100毫秒以内,那么这个速度是好于大部分人类的。


图片


PART. 4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说用iPhone的视频来记录大家的一生,这个成本大概是多少?做技术的同学都非常关注性能和成本,成本是决定一个技术是否能普及的关键。我们简单地计算一下,每分钟的视频文件375MB,每TB的磁盘成本750人民币,100年的记录成本大概是388万,也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这个成本能降到10万以内,相信很多有钱人会比较感兴趣,毕竟这个数字化的一生作为墓志铭会更容易让后人记住。如果有办法把一生记录下来,AI可以足够懂你,并在100毫秒内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停地与人类动作进行比较。那么最终用AI来模拟人类的行为,就变得非常现实了。

 

技术的迭代和成本的下降会不会让元宇宙突然到来?以蓝牙耳机为例,蓝牙耳机的几个痛点——延时、成本和续航。在2015年之前也有很多人用蓝牙耳机,但它始终是个小众的领域,一年规模大概不到10亿美元。以前的蓝牙耳机无法把时延稳定在100毫秒以内,所以大家用蓝牙耳机沟通的时候总是有障碍,不知道自己说完后对方是否想开口说话,这个100毫米的门槛就让蓝牙耳机的体验跟真实物理世界的体验相差甚远。当苹果的AirPods蓝牙耳机稳定地把延时做到100毫秒以内,这个市场就爆发了,增长了几十倍。


图片 

大家可以想象,关于元宇宙和数字原生世界的一些设想,当成本和延时满足大家的需求时,这个市场可能就跟2015年以后的蓝牙耳机一样,突然之间爆发起来。而且它引发的AI技术的进步,也可能超过大家的预期。今天我们有时候觉得AI特别弱智,你问的很多问题它都不懂,觉得AI没法get到你的点,主要还是因为AI的数据积累还不够,AI没有完整连续的数据和偏差纠正。

 

但是元宇宙并不能简单地依赖视频存储和计算成本的下降。在今天,视频的转化效果非常高,像抖音、视频号等各种视频充斥着大家的生活,大家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有购买的冲动。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讲,视频并不是一个元宇宙的最优的数据结构,它不好做分析,也不适合做数据共享。跟视频比起来,类似于UE5(虚幻引擎)这样的数字孪生模型可能会更合适。比如在公园里拍视频,几万个游客可能会制作几万个视频,文件非常大。但是如果将公园制作成虚幻引擎的模型,大家就可以共用一个模型来制作自己的故事,就跟《西部世界》一样,每个人都能在同样一个场景里活出不同的故事。游客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虚拟摄像机机位去体验它,这样就大幅降低了制作成本。视频与虚幻引擎相比,大概相当于Hadoop跟TIDB/OceanBase数据库的对比吧,结构化的数据更容易做分析和处理。

 

今天游戏引擎产生的视频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了,在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 2021上,英伟达通过一部纪录片自曝:在2021年4月份那场GTC发布会的视频中,有14秒的时间黄仁勋是AI合成的特效,利用其3D仿真模拟平台“重组”了虚拟的黄仁勋。如果技术进一步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相信在虚拟场景中制造视频的成本将会低于人类的制作成本。那时候记录你的一生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大的数据量,因为大部分背景都是公共的场景。如果记录你的场景数据能够在100毫秒内传输到云端并处理完毕,那么元宇宙的爆发点可能也不远了。

 

对于这个时间点,你觉得会是几年呢?


作者介绍:

沈旸先生,现任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IO,云基地负责人,集团技术委员会委员。主导集团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台、营销私域运营等,领导分布式数据库、开源ERP、SAAS等领域的开发管理工作。是信息技术领域超过12年的专业技术专家。

在加入神州数码之前,曾在SAP美国公司担任7年技术架构师,领导数据分析,EPM(企业绩效管理)和GRC(治理,风险与合规)领域的国际专业服务团队。为150多家世界500强客户提供过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