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t deposit pulsa slot mahjong slot gacor slot gacor slot gacor resmi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terpercaya slot gacor 2025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slot gacor hari ini
中国程序员英雄传(五):张一鸣:码农CEO和他的今日头条
17611538698
webmaster@21cto.com

中国程序员英雄传(五):张一鸣:码农CEO和他的今日头条

CTO说 0 8542 2016-03-03 12:00:41

各位21CTO社区的同学,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码农CEO”张一鸣的创业故事。做技术很苦逼,码农很辛苦。我们会发现从他的经历里,做技术是可以真正改变世界的。为了这个梦想累点算些什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在北京海淀区知春路13号线地铁知春路站附近有一座不算高的楼叫盈都大厦。这是个商住两用与字楼混合的建筑。
 
这个地方毗邻中关村,还有北邮、北航、北理工、清华等各大高校,交通很便利。加上知春路往西北的科(码)技(农)氛围都很好,不少互联网创业团队都选择了这个地方。这些团队的策略一般是先选择商住两用楼,等用户、流量等运营数据有了,拿到投资再过渡到好点的写字间。
 
此大厦的一楼便是沃尔玛,公司的人加班饿了,可以不用网购,随时下楼可以补充弹药。
从这个地方这些年也走出一些知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公司,比如成立稍早点的叽歪(类似Twitter、饭否,已关闭)、易查在线,时间近点的比如豆丁、快牙等创业团队。
 
同样在这个大厦,这家公司做了几个APP。他们只用了两年时间,达到了30亿美金市值。比京东,阿里等巨头的成长的速度快了几倍。
当门户、垂直媒体网站在小编几十、上百、上千人的团队采编资讯文章时,这家公司的APP的阅读量是这些媒体的十几倍,但却没有一个小编,全部使用机器抓取,且流量不断在攀升。具说它的某块广告价格甚至超过传统门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门户的优势越来越势微。大有颠覆门户网站之势。
 
这家公司叫做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产品叫做今日头条。
 
001.png


2012年7月,今日头条拿到500 万美元 A 轮,投资方包括海纳亚洲(SIG)、华尔街著名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以及硅谷创业公司CEO;
今日头条B 轮融资是在 2013年9月,由DST 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领投的数千万美元。
它的C轮是在2014年6月,获得1亿美元投资。此次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今日头条方面表示,融资之后今日头条的估值超过 5 亿美元。
 
以下是今日产品的部分运营数据:
累计下载量3.5亿,超过 1.2 亿激活用户,4000 万月度活跃用户。日使用时长超过35分钟。
App Store排名阅读类APP位于第3位。前两名为腾讯和百度。
 
与众多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这家公司一没有销售,二没有市场,也没有PR。在2015前80%以上是研发工程师,拿他们自嘲的话,也就都是“码农“,余下的人是产品经理和行政人事。
 
2016年3月1日,由200名研发工程师扩张到近千名研发工程师。搬到了这么一个地方。
 
002.png


 据说叫中航广场。是不是有点威武雄壮,高大上?
 
免费早中晚餐,水果零食,每月房补1500,手机打车全报销。软妹子一群。够了吧?
 
这家公司怎么干到现在这样的?它的创始人是何许人,有神马关系背景?下面让我一一道来。
 

003.png


张一鸣。1983年生人。福建龙岩人。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微电子系。今日头条创始人CEO。
 
张一鸣大学一毕业后,就组了一个三人的团队,一起开发了一款面向企业的协同办公系统。但由于市场定位失误,初次创业很快以失败收场。失败后,他开始思量自己的去处。
 
他开始在网上留意一些创业者的博客,后来他发现了陈华,这位叫酷讯,做旅游垂直搜索的创业公司CEO。张一鸣觉得这个人和自己志趣相投,于是毛遂自荐,成为酷讯第一位工程师,很快他便晋升至酷讯技术委员会主席,成为公司的骨干。
酷讯后来被收购,原创始团队解散,原创始人吴世春做了梅花创投,陈华做了唱吧。他决定去大公司学习公司管理。
 
2008年,张一鸣进入微软,可是他发现大公司里思考行业的人太少,身边同事都在讨论类似年终去哪里旅游的话题,他感到了巨大的不适感。
“我还是更喜欢有挑战性、有创造力的生活。”他回顾那段日子,说那是职业生涯中最为枯燥的一年。
 
随后,张一鸣得知龙岩同乡王兴在做饭否,这是一个和Twitter类似的微博客,包括前面说的叽歪属于同一类型,那时的新浪微博还没有开始做。王兴之前做了一个网站叫校内网,因资金问题卖给了千橡集团的陈一舟,后来改为人人网。王兴也因此变得财务完全自由。
饭否后来因政策原因被关停了近两年,加上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加入,翻身已经无力,已经财务自由的王兴改变方向做起了团购电商,也就是美团网。张一鸣看着同乡王兴的一路成长,也离开了饭否,开始全心创业。
 
接下他带着曾经的室友梁汝波和几个人开始了他的第二个项目叫九九房。这个一垂直搜索和聚合产品,用来帮助人们找到合适的房子。不同于赶集、58,他只是负责抓取不同的房产网站,推荐给用户。
这个产品的整体表现还不错,但最终也没有成功。
 
虽然关闭了九九房网站,张一鸣对数据挖掘,信息推荐与分发的兴趣却开始“上瘾“了。他觉得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海量信息,人们往往淹没在这些信息里,如何帮用户遴选自己喜欢的资讯是一件有价值的事,于是不断研究Zaker、Flipboard、Buzzfeed、Smartnews等类似产品。
 
说干就干,接着张一鸣带领十几个工程师,什么Python、PHP、iOS/Android啊,点灯熬夜,花了3个多月,开发出今日头条的第一个版本。
 
今日头条的架构,类似于一个搜索引擎,抓取新闻和文章,每天几万篇不等。然后去重后会给这些文章加上一些标签和权重。
用户使用今日头条时,注册登录只要绑定新浪微博账户,今日头条就开始分析用户的社交数据,找到用户的共同好友、兴趣所在,群组,@用户,互评等内容,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资讯。
如果用户没有绑定微博,头条会根据用户手机机型、硬件配置,软件如IOS/Android版本以及地理位置信息来为用户画象,确定其属性:如年龄范围、职业、收入等维度,然后推送内容,会包括一些老少咸宜(有妹子有历史^_^)的文章。随着用户阅读习惯的增多,头条会“学习“过来,推荐TA真正喜欢的资讯。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推荐和分发。一个是对用户使用的跟踪,一个是用户本身的属性。因为涉及到用户比较多,头条会做不同特征的用户画像,和之后不断的学习。以利之后的信息推送和推荐等处理。这此也被今日头条称为学习引擎。
 
另外,张一鸣从饭否的经历中学会了谨慎。即使头条没有小编,也要有一个负责审核的小组,用来审核文章和用户评论的政治敏感性。
 
为了更保险,张一鸣还同时做了几个APP,内涵段子,笑多了会怀孕等产品,一旦头条流量不及预期,可以用这两个产品的流量导入到头条。
 
结果超过了张一鸣和他的团队预期。由于头条的内容不仅仅是新闻,还有小说,杂文,段子等内容,流量猛增。从几十台服务器增加到了上千台。技术人员由80多人增加了200多人。
 
这和后来张一鸣还在市场上与手机厂商的预装合作,以及内涵段子的流量分发都有一定贡献。但最终还是产品说话,用户发现自己买的新手机上,这个APP还不错,用起来之后也不会卸装了。
 
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流量不断增加。张一鸣开始加入了今日头彩,今日特卖,今日电影等转换流量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收入加上APP上信息流的广告足以支撑或超过几百人团队的开销。
 
当今日头条名气越来越大,特别是C轮融资的消息发布后,越来越多的媒体不再愿意头条抓取,甚至说张是剽窃者,因为版权问题还诉诸法院。这一切打得张一鸣措手不及。
张一鸣吐槽说:“今日头条没有为自己发稿说话;今日头条上能看到今日头条的负面链接……”“我们只是码农”。
不少朋友提醒他,CEO不是这么做的!这时,“程序猿”张一鸣才开始调整心态,尝试着与外界沟通,开始上海、深圳到处“灭火”。
后来他的朋友圈不吐槽了,改挖人:“到最有争议的公司,干最有挑战的工作:产品、技术、公关、法务,全都要!”这个曾习惯“讲道理”的“程序猿”,开始学着“谈生意”了。至此,关于今日头条的争议还在持续,但与合作的媒体越来越多了起来。
 
三思而后行,但三思后一定要快。张一鸣在随后的时间里,除了思考,招聘核心人员,就开始战略上的行动。 
2015年今日头条的自媒体千人大会,让今日头条不再是一个新闻客户端,而变得像微信一样的平台—“头条号”,更多的自媒体人也可以通过他的“头条号”分一杯羹。而张一鸣的产品也更多了自己原创的内容推荐。
随着2016的内容向短视频方向发展,今日头条的内容也开始了短视频化,有些人说看片不用就到头条来。
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从去年起都在国际化,扬帆出海到国外淘金。张一鸣也在此方面下着更大的棋子。
 
也许你会说,张一鸣这样的“程序猿”为何敢于不上班就出来创业,这和他殷实的家庭有一定关系。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时,全然投入,收获一定很大。人和人生而有别,但这并不绝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在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以运营、市场、媒体为导向的大环境中,张一鸣开了一个真正以技术为导向公司的头,也像硅谷一样以技术人员为中心的极客思维、扁平化在管理的体现。
 
这家公司仍然在前进着。如果你不认识张一鸣,如果你在这家公司参观,在一群程序员你看不到老板是谁,他和那帮人一样长得一副鼠标脸,在那里享受敲代码的乐趣。这样的公司是不是有点酷?
 

作者:杜江 21CTO社区创始人
声明:原创作品。转载请保留原作者和来源公众号。


评论